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资讯 > 正文

村名故事|大沈庄:刘勰故里大沈庄,不忘沈约举荐恩

夏日炎炎,一位中年妇女闲适地坐在银杏树下,葱郁的树木让人倍感清凉。一排排房子看起来都挺新,红瓦白墙,门楼气派。不少小轿车停放在整洁的水泥路面上。

这里是莒县东莞镇大沈庄村,山东半岛一个普通的村庄。然而,银杏树下的一块石碑却显示出这个村的不同凡响:刘勰故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传说刘勰手植银杏树。

刘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的作者。《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村党支部书记刘增银说,刘勰就是他们村的人,村名也由他而来。

大沈庄,又名大沈刘庄、沈刘庄。这个村中95%以上人姓刘,无一人姓沈,传说“沈”字是为了纪念举荐刘勰的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后加上去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文心雕龙》写成后,只在小范围内为文人传读,刘勰想让沈约评定一下。当时沈约地位显赫,刘勰为了见他一面,背着书守在沈约家门外,等沈约出门时,刘勰便跑到他的车前。“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得文理,常陈诸几案。"此后,刘勰声名远播,受到广大读书人推崇,并由此步入仕途。

立于大沈庄村的“刘勰故里”碑。

为了不忘沈约的举荐之恩,家乡父老便把原来的村名刘庄改为沈刘庄,后来村子渐大,更名为大沈刘庄。如今,村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上仍写有“大沈刘庄”四个大字。“不知道怎么改成了大沈庄,估计有人图省事或者看马虎了,我们要想办法给改过来。”村党支部书记刘增银说。

这个传说已被日照市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纪念刘勰,大沈庄建起刘勰乡村记忆馆。

大沈庄的村民都以刘勰为荣。村里建起了刘勰乡村记忆馆,将阴历三月三庙会重新定义为刘勰故里文化节。文化节上,有文艺演出,有书画创作,还有小吃特产销售……此时的大沈庄人头攒动,四邻八乡的人有来消遣的,有来赚钱的,还有人专门来沾沾刘勰的文气,希望自己或家人才如泉涌,万事顺遂。

有风吹来,古树沙沙。大沈庄的这棵银杏树已有千余年,传为刘勰手植,又有说是他的父亲在他出生那年亲手栽下,还有人说树为汉代银杏,只是位置恰好在刘勰祖宅旁边而已。不管如何,银杏树经历千年,仍遒劲茂盛,亭亭如盖,阳光映照下,人们在树上系的红绳显得尤其鲜亮。这是大沈庄幸福生活的色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王立晓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