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资讯 > 正文

缺陷安全气囊竟会“杀人”? 美ARC公司或成第二个高田_环球时讯

出品 | 搜狐汽车·新车消费报告


(相关资料图)

作者 | 张军

编辑 | 马良

安全气囊本该是一个保命的配置,很少会有人关注到,有缺陷的安全气囊却成为了可能致命的隐患。高田安全气囊埋下的“诅咒”尚未彻底消除,最近又有一家零部件厂家因相同隐患遭调查。究竟是怎样的隐患,让安全气囊变得不安全?

※ ARC安全气囊遭调查,但拒绝召回

前不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以下简称“NHTSA”)发布消息,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ARC Automotive(以下简称“ARC”)召回截至2018年1月生产的6700万个安全气囊充气机,原因是调查后初步认定其存在缺陷。而这起调查已经长达8年,成为该机构时间最长的安全缺陷调查之一。

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ARC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等。据ARC集团管理层测算,在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细分领域,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独立生产气体发生器的生产商,主要整车企业客户包括通用、大众、丰田、现代、起亚、宝马等。

提到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就要先来了解一下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当车辆遇到强烈碰撞时,碰撞传感器会激活控制单元将气体发生器当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引燃爆炸,之后将气体快速充入气囊之中来保护车内乘员。气体发生器是帮助安全气囊完成充气弹出的关键装置,但若在引爆环节出了问题,原本受控的爆炸充气却可能演变成小型爆炸现场,导致塑料或金属碎片四出飞溅,伤及车内乘员。

NHTSA所调查的隐患也在于此,并且已经“初步得出结论”,2018年1月前制造的ARC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在生产焊接过程中可能在气体发生器内留有金属碎屑,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司机和乘客侧安全气囊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通道堵塞会导致内部积聚过多压力,从而发生爆裂喷出金属碎片。这些“金属碎片飞溅到车辆乘员身上,会造成非正常的死亡和受伤风险。”NHTSA缺陷调查办公室主任Stephen Ridella表示。

该项调查开始于2015年7月,此前已有两人疑似因ARC生产的气体发生器受伤。截止今年3月份,调查发现至少9起ARC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爆裂事故,造成2人丧生,另有7人受伤。2021年夏天,一位母亲在密歇根州一起看似轻微的车祸中丧生。警方报告显示,事故发生后她被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一个金属碎片击中了脖子。

然而,ARC拒绝了召回要求,并强烈反对NHTSA的“初步结论”。ARC公司回应称,“现在开始大规模召回还为时过早”,“强烈不同意”NHTSA关于2018年以来生产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存在安全缺陷的评估,认为安全气囊的任何问题都是随机的“一次性”制造异常造成,这些问题已通过个别召回得到了妥善解决。

※ 与高田事件如出一辙,气囊“割喉”隐患仍在

这场论战与2014年高田拒绝NHTSA的召回要求似曾相识。最终在铁证之下,日本高田公司在美联邦法院正式认罪,承认自己故意隐瞒“生产的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会爆炸,爆炸时滚烫的金属碎片会进入司机身体”这个事实。由此开启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安全气囊召回,高田公司也因此被拖向破产。

早在2004年5月,高田的安全气囊就被曝存在质量缺陷。当时高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采用了含有硝酸铵材料的推进剂,这被高田视作防止安全气囊不能打开的有效解决方案,并且相较于同类产品硝酸胍还有一定价格优势,因而被高田广泛应用。

但硝酸铵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老化,还会随着温度膨胀和收缩,最后会变成粉末状,并且高温和潮湿会加剧这个速度。而变成粉末状的硝酸铵燃烧速度要比原状态下更快,冲击力更大。此时气囊触发爆炸时,过大的冲击力就可能导致塑料或金属碎片射向驾驶员。这成为了高田气囊“致命”的缺陷。

2009年5月16日,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儿埃希利帕海姆开车去接放学的弟弟。她接上弟弟正准备回家,可还没开出学校的停车场,就与一辆汽车相撞。虽然碰撞并不严重,但车辆装配的高田安全气囊迅速展开,她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失血而亡。

6个月之后的圣诞节前夜,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名33岁妇女载着三个孩子回家准备欢度圣诞,途中发生车祸。撞击同样不严重,车子基本没有变形,但因撞击时方向盘当中的高田气囊爆炸,从中飞射出来的金属碎片割破了她的颈部动脉,年轻妈妈与她的孩子天人永隔。

此后,事故接连发生,调查迅速展开,直至最后的高田气囊召回事件。迄今为止,高田气囊在全球造成至少28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因此被人称为“死亡气囊”。在当时,日本高田公司曾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死亡气囊”事件让众多知名车企受到了牵连,全球被召回的高田安全气囊数量超过1亿个。

这项召回的阴影至今仍为彻底消除。就在今年1月份,大众还在国内召回超过2万辆2015-2016款的进口甲壳虫,正是因为这些车辆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带有硝酸铵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今年5月初,宝马也宣布升级高田气囊召回行动,告知约9万名北美车主在更换气囊前暂停使用车辆。

写在最后:前有高田丑闻,如今又出现了ARC。虽然二者的缺陷原因略有不同,一个是气体发生器引爆材料缺陷,一个是焊接工艺问题导致残留碎屑,但产生的结果极其相似。希望后者能够积极应对解决,采用了该批次安全气囊的车企也能够及时响应,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