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资讯 > 正文

【天天速看料】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身边新规⑭丨以“真金白银”激发非遗活力

走进位于广州荔湾区接龙里的仓库区,广彩市级传承人周承杰正忙着打包工作室的物品,6月底,他将把工作室搬进位于珠江钢琴创梦园的荔湾非遗集聚区。周承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这个工作室要20多元每平方米,环境一般,但创梦园那边不仅环境好,在荔湾区补助后,租金只需10元每平方米。”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非遗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传承。2022年10月24日,荔湾区出台《广州市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设立非遗保护扶持专项资金,每年拿出千万元级的“真金白银”,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予以奖励、资助和补助, 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据悉,这也是我国区(县)级单位非遗扶持范围最广、力度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扶持办法。


(资料图)

市民游客参观广彩展览

打造非遗特色品牌 探索非遗市场化

“《广州市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下称‘扶持办法’)作为非遗保护的制度性安排,以‘荔府规〔2022〕1号’的文号发布,可见重视程度。”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谢德明说。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一窑”……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荔湾,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现有非遗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9项,区级30项,数量居广州各区之首,现有非遗传承人76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近年来,荔湾区积极挖掘、申报、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打造非遗特色文化品牌,引导非遗集聚发展,探索非遗市场化,推动非遗活在当下、活出新意。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群众基础好,加之玉石价值高,玉雕已属商品化、产业化程度非常高的非遗项目。谈及传承的现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广州玉雕荔湾区级传承人刘庆峰坦言:“人们倾向于可快速满足需求的消费品,年轻人也更愿意选择‘快’行业,10个年轻人来学,到最后差不多就剩2个。”他介绍,玉雕以前叫琢玉,“琢”是时间的沉淀,学习3年方算得上熟练工匠,要成为工艺美术师,起码要10年。刘庆峰依旧保持璞玉般的匠人初心,但他认为,要让年轻人凭这一门手艺解决 “吃饭问题”,是破解传承难题的最终归处。

广绣可以被运用到服饰、装饰中,在当下仍与人们的生活场景贴近。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说:“我们常提‘绣花功夫’‘慢工出细活’。一幅广绣作品需要上万针绣成,投入了大量人工,却没有得到可与之匹配的市场回报。”

近年来,王新元保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创新发展非遗的自觉和能力,历经沉浮,始终坚持要在市场的逐浪中把广绣传承下去。

设置奖励资助补助 “真金白银”覆盖关键环节

据扶持办法,荔湾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扶持专项资金。这一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在千万元级。专项资金分为奖励、资助和补助三个类别。奖励政策鼓励区级非遗项目向上申报为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传承项目,非遗传承基地争取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对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一次性奖励50万元,金额在全国市、区级非遗扶持办法中最高,对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成功申报省级、市级的项目或传承人均有奖励,极大提振非遗传承人信心。

资助政策中力度最高的则是租金扶持,办法瞄准非遗传承人缺乏生产传承场地和资金两大瓶颈,推出传承人在荔湾区设立传承场所可获得50%或以上租金扶持政策。补助则主要用于补助区属各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传承基地(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开展传承授艺、非遗项目公益性展示、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还有补助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创作,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培养新人,并积极参与展览、演示、教育、研讨、交流等活动。

刘庆峰2021年7月被评为广州玉雕项目荔湾区级传承人,他在从事玉雕的生产、销售之余,开始有意识地梳理广州玉雕的特色、专业词汇及工具等。“传承人有传承人的使命,要为整个行业‘打名声’,但因为专注技艺,未必能在经营上风生水起,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刘庆峰说,扶持办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暖心之举。他特别提到,对于作品送展等非遗传播活动,自己一直积极支持,但或多或少会有负担。“扶持办法对此提供补助经费,这一点非常好。”刘庆峰说。

扶持办法鼓励在保存非遗原真性下展开创新工作,尤其是市场化的一些创新,这让处于上升期、资源有限的“中青代”非遗传承人深感受益。“鼓励非遗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够产生利益驱动,会带来更大的传承力量。”谢德明表示。

聚焦

探索传承新模式 发力非遗文创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一直以来致力于广绣技艺的创新以及传承人的培养。作为一名“80后”,他突破“师带徒式”“家族式”的传承模式,积极对接职业院校,探索广绣 “中专—大专—本科”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路线,将广绣队伍年轻化。

“我们一直在自力更生,还养活了一批绣娘。但这几年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一些困难,现处在业务调整期。扶持办法的力度是空前的,对我们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王新元的工作室设在荔湾区信义会馆,在今年5月,他拿到一笔1.9万元的租金补助;月底搬入珠江创梦园的新工作室后,他每个月会得到约2万元的租金补助。

广彩市级传承人周承杰是非遗传承人里的“中生代”, 2009年他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彩省级传承人翟惠玲联手创办了逸彩工作室。10余年来,工作室一直以精品定制的模式维持运转,近年来,在非遗文创领域找到发力点。周承杰介绍,2020年,他和老师翟惠玲研发、推出首个广彩文创茶具,茶具由一壶一杯组成,方便实用,茶壶采用广彩中牡丹花元素及金钱锦纹饰,显得富丽堂皇,至今仍在市场上热销。

声音

为非遗发展提供政策护航

谢德明 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如何让非遗有持续的生命力?非遗传承的主体在民间,政府要做的是帮助他们产生造血的能力。带着这样的初衷,荔湾区探索以规范性文件方式,探索建立扶持长效机制,通过加强非遗扶持关键环节制度设计,为非遗发展提供政策护航。扶持办法出台前,荔湾区对区内约40名非遗传承人展开大走访、大调研,相关工作人员收集全国16份市、区级非遗保护办法参考。去年,扶持办法面世,不仅“基本动作”都有,且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内容更丰富,就是为了拓宽传承人向非遗创业者转化的通道。

吴丹倩 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补助经费也会用来支持“非遗进校园”工作,经费会给到申请“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区内学校,由他们决定开展的形式、频次,她和同事则负责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学校的对接。办法出台后,扶持开展“非遗进校园”的经费从几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开展的学校从五六家增加到13家。无论是学校、学生还是传承人,对“非遗进校园”工作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